Go...
Go...
翻开中国女排的辉煌史册,张磊这个名字总是与"跑动接应"的革新战术紧密相连。这位1985年出生的上海姑娘,用她标志性的马尾辫和永远挂着笑容的脸庞,在无数相片中留下了属于黄金一代的独特印记。
2011年世界杯对阵日本的关键战中,那张张磊鱼跃救球的相片至今被排球迷津津乐道。当时她整个人几乎平行于地面,右手单臂将球垫起时,左手还保持着平衡动作。这张由《体育画报》拍摄的相片,完美诠释了她"地板流"打法的精髓——用看似瘦弱的身躯(身高仅1.83米)在场上织就防守天网。
"看张磊比赛就像在看兵法,她的每个移动路线都是精心设计的"——前国家队主教练俞觉敏曾这样评价
在社交媒体流传最广的,是张磊2014年世锦赛半决赛后泪洒赛场的相片。当时中国队惜败意大利,她蹲在广告牌旁抹泪的侧影,与平日笑容灿烂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鲜为人知的是,这张相片拍摄前十分钟,她刚打完封闭针上场——这个细节直到2016年退役访谈时才被披露。
若将张磊不同时期的比赛相片并列对比,能清晰看到中国女排的战术演变:2009年大奖赛时还穿着8号球衣打主攻,2011年世界杯已改穿接应位置的15号;从早期相片中传统的站姿扣球,到后期相片里充满现代感的跑动进攻,这些影像记录的不只是个人成长,更是一部活的排球发展史。
如今在上海市青少年排球训练中心的走廊里,仍悬挂着那张著名的"张氏绝技"相片——她在2012年奥运会预选赛中独创的"背交叉"战术,这个后来被写入排球教材的动作,永远定格在了快门按下的0.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