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Go...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本该是一场全球狂欢的足球盛宴,但奇怪的是,这届赛事却给人一种“静悄悄”的感觉。无论是媒体热度还是球迷讨论度,似乎都比往届逊色不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让我们一探究竟。
俄罗斯横跨多个时区,但主要比赛集中在莫斯科时间下午和晚上进行。对于亚洲和美洲的球迷来说,这意味着凌晨或清晨才能观看比赛。中国球迷甚至需要凌晨2点爬起来看球,这种“反人类”的作息直接劝退了不少观众。
世界杯前,俄罗斯因克里米亚问题、兴奋剂风波等事件饱受争议。欧美多国政要抵制开幕式,甚至英国媒体全程用“毒奶”报道赛事。这种政治化氛围让部分球迷对比赛的热情大打折扣。
意大利、荷兰预选赛出局,德国小组赛淘汰,阿根廷险些翻车,巴西止步八强...传统豪门的低迷表现让赛事少了话题性。反倒是克罗地亚这样的黑马闯入决赛,虽然励志,但缺乏巨星效应。
这届世界杯首次大规模使用VAR技术,但判罚尺度不一引发巨大争议。法国对澳大利亚的点球、葡萄牙对伊朗的压哨判罚等都成为槽点。技术本应提升观赏性,却意外制造了更多“冷场时刻”。
与2002年韩日世界杯不同,这届赛事几乎没有中国相关话题。连世界杯赞助商中的中国企业都异常低调。少了14亿人口的关注度,自然显得“静悄悄”。
“这届世界杯就像西伯利亚的冬天——比赛很精彩,但热闹都是别人的。”一位资深球迷这样评价道。
不过话说回来,俄罗斯世界杯依然贡献了姆巴佩横空出世、克罗地亚奇迹等经典时刻。只是当喧嚣散去后,人们记住的或许不是赛事本身,而是那些被各种因素冲淡的足球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