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当前位置: 首页>>优惠活动

世界杯不相信眼泪:成大事者,从不放弃翻盘的机会

他感到背叛、屈辱,万分痛苦,将自己锁在实验室不出来,不顾家人在门口苦苦哀求。尽管时过境迁,他的企业已经IPO,但回忆此事,依然神伤。

《倚天屠龙记》描写明教“金毛狮王”谢逊年少成名,魁伟雄奇,文韬武略,但全家被师父成昆所杀。为了引出成昆,谢逊不惜滥杀无辜,并从崆峒派夺得《七伤拳谱》,处心积虑报仇。

“七伤拳”威力无比,但若由内力未臻化境的人来使用,则伤人也伤己。谢逊内力不足,终因修炼七伤拳导致心脉损伤、神志癫狂。

谢逊的经历折射了心高气傲者遭遇逆境、挫折的心路历程。难以接受逆境、挫折、失败,也是多数自信甚至自负创业者的主要特征。

他们千方百计避免失败,拖延失败。哪怕这些避免失败、拖延失败的“拳法”伤人伤己,也在所不惜。

人们不是不愿面对失败,而是不愿接纳正在遭遇失败、看起来糟透了的自己。因为无法接纳,所以选择折磨惩罚、伤人伤己。

比失败更可怕的是,失败降低了我们的自我观(self-view),我们变得不愿悦纳自己。“如果你从你所犯的错误中感受到的只有愧疚,那么你就看不到大局和错误蕴含的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临别赠言:

3.最后的最后,是人的成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总结“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总结孤独求败历经利剑无意、软剑无常、重剑无锋、木剑无俦,最终“无剑无招”,不存杀念。无论著书立说,还是闻鸡起舞,写字和练剑的最高境界都是人的境界。

我们总以为奋力追寻的是外在的结果,在历经辛苦、全情投入之后才会发现,我们最后寻求的并不是外在的结果。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最后的最后是人的成长。但在出发之前,我们不会察觉。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中提醒,“你的成功不见得是因为比其他人高明,而很可能是运气的结果”。

因此,成功则创“业”,还富于民;失败则创“人”,明心见性。

02 别浪费失败,挖掘价值,转为成功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玉利

我经常谈论和讨论的一个词是创业失败。2016年3月底,我还针对“创业失败”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闭门圆桌会议,呼吁挖掘创业失败的价值。

创业是一个不断试错、学习和改进的过程,是从主观判断到客观验证的过程,是从未知到已知不断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甚至失败不可避免,而且蕴含着价值和营养。去年和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先生讨论创业失败,他的一段话精炼准确:

错误和失败是有价值的,可惜的是,人们重视资本的价值、机会的价值、市场的价值,但不重视失败的价值。

能够将错误和失败经历转化为成功的助力不是简单的事情,但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有挫折甚至失败的创业群体也在扩大。挫折和失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资本,值得开发,挖掘其价值,在我国尤其重要。

在我国,“成者王侯败者寇”“成者荣败者耻”的认知根深蒂固,多数情况下,“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是说说,或者作为一种解脱,与“胜败乃兵家常事”之说没什么区别。

很难准确地定义失败,当然也难以定义创业成功。很多情况下,失败只是暂时没成功。

如果以常用的财务、经营年限等业绩指标来衡量创业活动,也可以说是世俗定义的成功,能做大做强并存活长久的创业企业毕竟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小概率事件;歇业、亏损、经营终止、资不抵债、破产的创业活动才是大概率事件,是多数。

既然是多数,显然更应该研究,更值得研究。现实是研究开展得很少,因为人们不愿分享失败,失败的事实很多,能够研究的却很少。

失败之耻并非只是外界的判断,失败者自身也这样看,常见的做法是深藏心底。深藏失败于心底的做法,无疑也在掩埋失败的价值。

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联想到创业,有一段时间我这样看:“创业成功的招法各不相同,失败的原因无非是那么些种。”

现在我想说:“创业成败都还是有些规律可以总结的。”

创业是在高度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社会化活动,资源约束意味着要整合资源,失败进一步意味着资源损失。

在宏观层面,创业失败率的高低决定着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如何降低失败率并降低创业失败诱发的社会成本,恰恰是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注创业失败现象的基本出发点。

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避免失败,而是更好地管理失败成本,将失败成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企业层面,应该提倡试错的文化,通过主动的试错实验,而不是被动的失败反思,可以发现企业产品创新和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问题、发现客户的真实需求,争取主动性和前瞻性。

试错有助于降低不确定性,提升多样性,扩大机会搜寻范围,积累资源和知识,因而需要鼓励创新,允许失败。预防失败意味着失去机会。

错误和失败不可怕,不懂得反思才是真的失败。对于错误和失败,如果能够养成复盘的思维方式,思考为什么这个没有做好,对后续的发展显然有好处。

创业是在开拓新事业,是创业者生活和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和失败所造成的悲痛感应该能够引起创业者的认真反思。

由于创业者能够对曾经的错误和失败认真反思,对决策的评估就不会简单地判断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而是认真地分析当时决策的前提条件,这相当于深度的学习,效果应该更好。

创业过程中错误甚至失败不可避免,但谁也不会鼓励犯错。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一定要避免犯致命的错误。

什么是致命的错误?对创业来说,放弃或丧失信用就是致命的错误;忘记了创业的使命,一旦心态从能为客户提供什么转变为从他们身上赚取多少钱,就容易犯大的错误。

呼吁社会理性地看待创业失败,更加珍惜有意义的失败,不停留或满足于“鼓励创新,宽容或包容失败”,对提升创业质量、优化创业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企业家精神来说都会有好处。

编者说:

今晚10点,德国队将对阵韩国队,为出线名额展开生死一搏。

不论此次德国队打赢与否,我们为何不把它当成是一个暂时过程,就像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的那样:“Success is never final. Failure is never fatal. Courage is what counts ”(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最致命的失败,重要的是继续前行的勇气)。

本文内容整编自《翻盘:全球163位创业者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七步法》,华章管理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延伸阅读《翻盘》

推荐语:每个人都会失败,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走向成功,从失败中学习是一种出色的技能。作者用灵活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63位创业人士如何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他们不仅要确保失败和逆境不会毁掉他们的生活,而且还要从中产生伟大的想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