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当前位置: 首页>>优惠活动

从被误判的过去到创造历史的现在,击剑队这一路太多不易

就在昨天,7月26号,中国香港选手张家朗又在东京奥运会击剑项目男子个人花剑决赛中战胜意大利选手加罗佐。

张家朗拿到的是香港奥运史上的第二枚金牌,也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奥运首金——

第一枚金牌出现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女子 滑浪风帆项目上,创下历史纪录的李丽珊却是以英属香港选手的身份参赛,夺冠后升的是英国国旗、放的是英国国歌,和回归后“以中国香港身份参赛”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回归后夺金就是“为国为港争光”。

所以在已经成婚且生理机能相较巅峰期有一定差距的30岁那年,李丽珊还是出现在了悉尼奥运现场,在用平常心参战的同时,也捎带上了“希望能再听国歌看升旗”的小小愿望。

跟李丽珍隔空对谈时,张家朗也笑说,“你得奖时我还没出生”, 因为他刚好是97年的“回归宝宝”。

之前拿到亚洲花剑冠军的时候,张家朗亦强调过回归之于自己的特别意义。

不止大家都知道的、曾经是香港击剑代表队的王嘉尔发微博替两位庆贺👇

曾在伦敦奥运会上和队友们一起以以39比25逆转获胜,拿下女子重剑团体金牌的骆晓娟也为大家高兴👇

只有击剑人知道,孙一文和张家朗这一北一南,在本届奥运个人项目上双双摘金,之于我国击剑运动意味着什么:

打开中国击剑协会网站的相关介绍,第一句话便是“击剑运动起源于欧洲。”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就出现了由贵族撰写的击剑手册,人们普遍认同“欧洲骑士间 一对一攻击比试”促成了击剑运动的诞生。

意大利的Domenico Angelo在1763年建立了击剑学院,现代击剑运动的基本姿势和步法也是由他所创立的。至于击剑的基本法则则是19世纪80年代由法国击剑大师Camille Prévost所提出的。

现代击剑的正式法规出现在1896年,制定者是英国业余体操和击剑协会。那年4月,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击剑在那时候就已经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了。

缘起、诞生、确立、发展……通通都发生在欧洲,因此击剑也被视作是欧洲人的传统项目,几乎呈垄断态势。

1938年,有“中国现代击剑的先行者”之称的贾玉瑞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青年会接触并学习起了击剑运动,教他剑术的却是法国来的传教士。

1944年回国到北大教书,贾玉瑞会抽业余时间去北京基督教青年会教学生们练击剑,但当时毕竟还没有解放,练习击剑的条件受到诸多限制,所以那时候虽然中国已经有人接触到了击剑运动,但它仍然只能算是群众性的活动,没坚持多久就中断了。

还是到1950年,贾玉瑞调到北师大当体育系教师,又带着学生们练起击剑。

曾任击剑国家队首任队长的王守纲回忆说,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决定对击剑项目作出介绍,自己被贾玉瑞挑中成为四名展示学生之一。

△王守纲(后排中间)

一开始都是空手练,因为根本就没有可以用的佩剑,防守姿势和弓箭步还是凭了他突发奇想去舞蹈团拿了点竹鞭回来比划才真正掌握的。

著名的击剑“三剑客”之一王海滨也曾在《剑之舞》这本自述集里提及击剑运动在我国发展的不易:

贾玉瑞从日本带回过几把剑,但不足以用来教学。

还是1950年, 同在北师大任教的著名体育家徐英超教授率团访问苏联,给贺龙元帅带回来一些击剑用具做礼物,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又才把这些佩剑花剑和护面交给贾玉瑞, 王守纲和其他三名同学才 得以完成“现代击剑运动第一次在中国公众面前亮相”这一重要任务。

但击剑运动正式引入我国的标志,学界普遍认为是 1955年前苏联专家赫鲁晓娃在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任教时开设击剑专修课。

因为到这时候,学习击剑的学生们才真正接触到了相关赛事的组织和规则。

在这之前,即便有教学和训练,也没有器材没有教材更没有理论和战术指导。

正式成课后,匮乏的条件也影响着击剑学员们的练习和发展。

这次孙一文夺冠后,白岩松做点评时特意提到过“东方第一剑”栾菊杰:

“ 1978年,中国栾菊杰作为击剑运动员,在世界青年大赛上获得亚军,当时有个著名的文学报告叫《扬眉剑出鞘》,一下子引发了中国人对体育给中国争得更多自信的认识,比中国女排还要早。”

但栾菊杰最开始接触体育是练田径,后来进南京业余体校学的也是羽毛球,被击剑教练看中让她去学这个“新”项目的时候,她一点也不愿意。

在当时的栾菊杰看来,击剑就是“鬼打架”,是因为教练找到她爸爸去劝去谈,栾菊杰才不得不去击剑队报到。

没想到才学三个月,16岁的栾菊杰就在全国击剑锦标赛上得了亚军。

75年进江苏击剑队,76年勇闯国家队,师从后来的中国击剑队总教练、击剑名宿文国刚。

文老先生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大学还差一年就毕业的1959年,为了击剑,他宁可放弃文凭去南京做击剑队队员。后来被下放到南京仪表机械厂做钳工,但又因为一身好技术而被江苏队“借调”去全运会参赛拿奖。

也因为这样,带栾菊杰的时候他都没法随队出国,栾菊杰去比赛, 文国刚就回工厂上班。

其实回看栾菊杰和文国刚的自述,就能发现击剑运动对我国选手的不利,和对欧洲选手的偏袒:

就在栾菊杰打破纪录拿下亚军的1978年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她对战前苏联选手时,左臂被对方重重击伤,光对方剑头折断飞出去的部分就有20厘米长。

但因为血没出来,所有人都不知道情况有多严重,栾菊杰完全是带着“我打破了欧洲人垄断的地位,我要坚持打下来”的信念示意裁判自己要继续比赛。

在跟陈晓楠的对谈中,栾菊杰说当时就是没办法示弱,因为老是遭遇裁判错判,说她犯规。

文国刚教练也提到过,本来只能肉眼评估对手的擅长动作使用频率和战术方式来分拆应对这一点就很难,裁判还明显偏袒西方选手,栾菊杰的每一场比赛都需要绝对优势才能获胜。

而且记者老是问“你是不是失误了”这种问题,并伴以“还是你自己不够优秀”这种评语做结,都让我们的运动员遭受着比想象中更重的委屈。

练习条件不够,国际比赛打得也不如欧洲运动员多,栾菊杰一再拿到世界级名次这件事是让外媒都觉得“史无前例”的。

也是栾菊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拿到了女子花剑项目冠军,创造了中国击剑队的首金纪录。

但击剑在我国体育界,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重视。

△1994年亚运会,左起董兆致、王海滨、张晓石、叶冲、王利宏

以至于1996年我们男子击剑队的“三剑客”叶冲、王海滨与董兆致随团去亚特兰大参加奥运会时,每个队只有领队有一台手机,彼此间根本无法顺畅联系。

最后我国击剑代表队是在翻译弄错比赛时间导致选手严重迟到而未过首轮关的尴尬中遗憾归来的。

与此同时, 国际击剑比赛在客观上也难以保证绝对公平的氛围也仍在继续。

2000年悉尼奥运会, 董兆致坚持比赛风度,没有在对手受伤时趁势发剑,王海滨和对手也明明打了个平手,同时刺中对方,但裁判却把胜利判给了法国队。

如果说悉尼这次的银牌,还能算“擦肩而过”,那接下来的2004年雅典奥运,“三剑客”就真的是被误判推向亚军位置的。

当时媒体报道非常伤感,“意大利人在欢庆,而我们只能黯然收剑离场,一如4年前悉尼的那一夜。”

那也是“三剑客”最后一次以选手身份参加奥运会,被误判的伤害也一直伴随着这三个人,并影响着中国击剑运动之后的走向:

现代击剑规则制订,包括裁判用语都是以法语作为官方的第一语言进行的,为的是尊重起源国的国家文化。

所以悉尼奥运会之后,王海滨就去南京大学攻读法语了,甚至后来还去了法国留学。

即便在法国,王海滨也还是带着自己的剑,并且一直没有停止训练,就是2004雅典奥运会的种种。

叶冲说他只要一静下来,就会因为没拿过奥运冠军的遗憾而坐立不安。

雅典归来之后,叶冲就选择了退役,在虹口剑校当教练,同时攻读上海体院的硕博研究生。

而董兆致则因为伤病和跟广东省队的矛盾,退回到广州天河区做体校副校长。

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击剑中心,都希望 董兆致能时不时地接触一些关于击剑的新东西,尤其是裁判方面。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2008年,北京奥运会, 董兆致是裁判,叶冲是嘉宾解说,而王海滨是男子花剑总教练。

次年,董兆致受体育总局邀请重返国家队担任助理教练。

叶冲也在2012年之后回归国家队任教,协力昔日队友为我国击剑事业助力。

王海滨后来出自传,也是为了对当年那些旧事做一次留存——

如果不是亲历者书写过,谁能知道99年汉城世锦赛,意大利裁判判法国人胜利时根本没看清到底是谁先得分,只是凭感觉判了法国人赢?

法语流利还参加过当地俱乐部比赛,人脉甚广的王海滨在带国家队的时候也发现,掌握了话语权这件事对国际型赛事的“公平”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到2018年,已经胜任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的王海滨还在不断强调教练裁判人才缺口大、训练缺乏理论指导体系、需要完整清晰联赛体系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坦白说,2016年里约遇挫对国人对选手们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临危受命的王海滨在出任中国击剑协会主席时也说,进入东京奥运备战期之前的中国击剑队面临着老将退役、新秀未定的尴尬,在国际赛场上没什么竞争力。

重新进行人员调配的时候,他决定自己亲自负责男女花剑训练,同时全面选拔新队员来储备实力。

这次扛着孙一文为她激动不已的外教雨歌·欧伯利来自法国👇

从专题报道来看,王海滨对外籍教练足够尊重👇

相处也非常融洽👇

无论是 文国刚还是栾菊杰,亦或者是王海滨,都有过国外发展的经历,他们也都提到过击剑运动在欧美地区的流行和普及。

看文老爷子生前接受采访时,说以前遭遇过质疑,“击剑花费挺高,在中国这项运动能不能搞下去?”但事实证明中国人也可以把它做得很好,他很开心。

能让起步晚、推广速度慢且极不占优势的击剑项目发展成今天这样,不仅是运动员们在付出在努力,他们背后那些默默推动着大家向前走的双手,也同样值得尊敬。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以及微信号(cj10141234)。

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这里是天涯娱乐八卦版版主cj的公众号,关注请添加微信号:cj10141234或长按二维码图片识别,跟我一起八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