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Go...
每当世界杯来临,中国球迷总忍不住问:为什么我们的球员站不上这个舞台?最近,前国脚谢晖在直播中被网友追问"谢晖怎么没进世界杯",他苦笑回应:"这问题该问中国足球。"短短一句话,道尽了中国足球人的无奈。
谢晖的职业生涯巅峰期(1998-2006年)恰逢中国足球最混乱的时期。2002年韩日世界杯,当时26岁的谢晖本应是当打之年,却因与米卢的战术理念不合最终落选。这位曾在德乙单赛季轰入14球的射手,就这样错过了人生唯一可能的世界杯机会。
与现在球员留洋难不同,谢晖是早期成功登陆欧洲的典范。但那个年代国内对留洋球员缺乏系统保障,亚琛时期他不得不自费请翻译。更讽刺的是,当他在德国状态火热时,国家队却更依赖国内联赛的"关系户"。
"有次国家队集训,某领导直接说'国外回来的不一定好用',我们这些留洋的反而要证明自己。"——谢晖在某次访谈中的回忆
谢晖的遭遇折射出更深层的问题:
如今转型教练的谢晖,在采访中多次强调:"我们那代人没做到的,希望年轻球员能突破。"但现实是,20年过去了,中国足球仍在重复相似的故事。武磊之后,再无球员能在五大联赛站稳脚跟,更别说冲击世界杯了。
或许,谢晖没进世界杯从来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代中国足球人的集体遗憾。当我们在抖音刷到老谢喝酒聊球的视频时,那个关于世界杯的问题,其实早有答案。